北大博士 律师团队

做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

p2p集资诈骗判刑从犯会被判多少年?

2019-05-19 来源:网络收集 浏览:2498次

一、p2p集资诈骗判刑从犯会被判多少年?

p2p集资诈骗判刑从犯的判刑标准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对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对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集资诈骗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这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的。所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募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所谓“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等手段。

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

(1)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2)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3)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4)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对于实施上述非法集资的行为之一,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就应当立案侦查。

p2p集资诈骗案件的从犯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相比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惩罚是相对较轻的。从犯如果能够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或者经侦机关的调查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线索的,都是可以作为能够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依据,发生这种情况建议大家积极配合调查,是最好的选择。

北京刑事律师推荐p2p集资诈骗判刑从犯会被判多少年?相关刑事法律知识

民间借贷领域是非法集资的高发地,不少老百姓都上当受骗过。集资诈骗的危害很多,很多家庭因此支离破碎。法院审理集资诈骗案件过程中,对集资诈骗款金额做出准确计算,是影响其最终量刑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对集资诈骗款认定?北京刑事律师就此做个简单介绍。

一、如何对集资诈骗款认定?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二、受害人怎么追回集资诈骗款?

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正在侦查、起诉、审理的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就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执行涉案财物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执行过程中,发现有非法集资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或者中止执行,并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侦查、起诉、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发现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属同一事实,或者被申请执行的财物属于涉案财物的,应当及时通报相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涉嫌犯罪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由此可见,在集资诈骗款认定上面,以行为人实际诈骗的金额为准,并扣除已经归还的部分。行为人因为集资诈骗支付的利息,要记入诈骗金额中。按照目前量刑标准,诈骗金额20万以上的,行为人会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以,对集资诈骗金额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统计。

以上是关于p2p集资诈骗判刑从犯会被判多少年?的相关法律知识,北京刑事律师李扬博士专业办理从犯,被判,多少年,p2p等各类重大刑事案件,如需咨询刑事律师请联系我们。

李扬博士

电话:13552073677

邮箱:13552073677@139.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E世界财富中心A座1019室

微信咨询
Copyright 2018 李扬律师 京ICP备17056882号-6 RSS 技术支持:律品科技

李扬律师电话 13552073677